泾河农民崔仑明踏上南极之旅 -- 宝应信息港0514.cc!

发布:2009-10-18 18:06:41  来源:宝应0514.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连日来,记者和出征南极的我县农民崔仑明及其家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在第一时间获得了他出征南极的相关情况和图片资料。

  现场

  11月12日上午,在上海外高桥,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中国海洋局和上海市政府为远赴南极的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举行盛大的送行仪式。上午10时40分,七彩的烟雾和绚丽的礼花冲天而起,在喜庆的锣鼓和喧腾的欢呼声中,第24次南极科考队成员手捧鲜花登上舷梯,奔赴南极,执行中国2007-2008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在人们远望的目光和挥舞的指间,改装一新的“雪龙号”渐渐地驶离了基地码头。在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里有一个来自我县的农民,他就是崔仑明,他将和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一起,跟随雪龙号开始为期5个多月的南极之旅。“雪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和自动驾驶系统,是我国目前唯逐一艘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有能容纳两架直升飞机的平台、机库和配套设备,海洋物理、化学、生物、气象等各种科学数据采集设施更是一应俱全。 “雪龙号”共6层,可乘载一百多人。 “雪龙”号考察船是我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我国惟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0.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纵灵活,有利于破冰。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冷天气条件下,也不会变性。 自“雪龙”号1994年开始担负中国第11次南极考察任务首航南极至今,已先后赴南北极考察10多个航次。

  意义

  作为农民能出征南极施工考察,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消息一从家乡传出后,便引起了我省众多媒体的关注。江苏教育电视台、扬子晚报、扬州日报和扬州晚报以及省市其他媒体天天都在捕捉我省惟一赴南极施工考察的宝应农民崔仑明。扬州晚报的记者在获悉崔仑明即将从上海出征的消息后,连夜坐火车赶赴上海采访崔仑明。崔仑明先容说,自己能出征南极,确实非常有意义,作为宝应人,不得不感到骄傲和自豪。“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后,将陆续抵达韩国的济州岛、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和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预计2008年4月回国,全程27697海里,航行中4次穿越西风带。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由188名队员组成,其中“编外”考察队员15名,崔仑明是其中的一位,是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职员最多的一次考察。除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奔赴南极外,还有部分考察队员搭乘智利飞机赴南极长城站。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是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首航,是中国在南极内陆建第三个考察站的起步年,是中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的关键年,具有重要意义。 考察队将围绕中国南极内陆站建设选址、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项目、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现场实施这三大主线,完成生态环境演变研究、法尔兹半岛生物多样性调查、南极冰藻研究等37项科学考察和建设科研办公楼、综合活动中心、废物处理栋、污水处理栋等10项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实施中山站至内陆冰穹A地区综合考察,将为中国南极考察向纵深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核心目标是实施“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冰穹A断面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在南极内陆冰盖上建立第一个冰上永久性科考站,这也将是中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考察站。据先容,“冰穹A”是南极大陆冰盖的海拔最高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是南极四个必争点中仅剩的一个点。由于“冰穹A”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美、德、法、澳等国都已明确表现出建站的态势。而站上“冰穹A”也是中国科学家们多年的夙愿,早在2004-2005年第22次中国南极考察时就已经率先在此实施了科学考察,为中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的建立做足了预备。

  期待

  1994年,崔仑明作为一名泥瓦匠到以色列出国劳务。2000年去坦桑尼亚出国劳务。2005年5月回国从事劳务输出,出任晨丰公司治理职员。期间,精心组织了公司在赞比亚承建的驻华使馆改、扩建工程以及阿尔及利亚大学城建设等,工程质量受到了国家中铁团体的好评,崔仑明也因此受到了欣赏。近几天来,记者通过与崔仑明及其家人的联系发现,崔仑明是一个非常温顺善良的男人,他重情识义,即使是远在西亚和非洲的数年内,他仍装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他的妻子,他的儿子,甚至他已是耄耋之年的爷爷。今年42岁的崔仑明在谈到国家中铁团体选中他代表晨丰对外劳务输出公司随南极科考队远赴“不可及之极”的南极时,他以为这件事的政治荣誉大于一切。尽管他未满20岁的儿子还在部队服役,尽管他还有一双70多岁的父母,甚至还有一个已是91岁高龄的爷爷,但他还是放弃了这一切牵挂,依然踏上南极之旅。 正是崔仑明的善良勤劳,正是自己在以色列、坦桑尼亚等国的打拼,正是中铁建工团体领导对他的欣赏,崔仑明才有了此次南极之旅。崔仑明说,南极中山站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期又短,为了保护南极这块净土,实行的又是“无痕迹”施工,难度可想而知。自己从未去过南极,固然知道那里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但对于能亲身去南极“考察”还是布满了期待,对于此次的目的地南极中山站更是梦见过了多少次。在家中的妻子仲庆梅也十分激动,她告诉记者,丈夫头一回去南极参加这么光荣的工作,这几天家里人都兴奋得没睡好觉。崔仑明表示,到了南极后,自己一定会把事任务圆满完成好,为祖国争光,为家乡人民争光。(配图右二为崔仑明挥别起航离开上海港)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0514.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