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创新
发布:2009-10-18 18:38:51  来源:宝应0514.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宝胜团体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 李文峰 花为华 通 讯 员 谈凤杰 许宝东

  在扬州的产业版图上,宝胜无疑是一个新“地标”。2005年,宝胜团体实现销售收入50.6亿元,比2000年翻了两番,增长速度比全市产业快1倍以上,列全国制造业500强的第301位、中国机械行业500强的第70位、全国线缆行业的第1位。全年上缴税收1.25亿元,名列扬州地方产业企业第一位。

  在宝胜采访,我们头脑中始终横亘着一个题目:为什么宝应这个产业基础薄弱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会诞生这么一朵奇葩?历经市场无情的风吹雨打,很多企业风光不再,宝胜为何始终挺立,还不断地发展、跨越,实现一个个“惊人的一跳”?

  不仅我们有这样的困惑,就连专家们也赞叹:“宝胜现象”不可思议!

  宝胜团体总经理夏礼诚面对来访者,感慨地说:宝胜发展21年,我们也悟了21年。最大的感悟,就是企业发展最需要解放思想,我们搞企业的都怀有一种强烈的“创”的精神,有那么一股拼劲、韧劲、闯劲,企业就会永葆活力,不断向前。

敢做大 敢做强

  宝胜的诞生,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的产物。

  上世纪80年代,在一个没有地缘上风,没有交通上风,没有资源上风,更没有多少政策支持、产业基础薄弱的苏中小县宝应,要发展县属产业企业谈何轻易? 但宝应人就不信这个邪,县委、县政府勒紧裤带多方张罗300万元资金后,宝胜电缆厂终于诞生了。“宝胜宝胜,宝应人必胜”,这其间浸透了多少宝应人对现代产业的梦想和寄望。

  刚建厂第一个分歧就出现了:是花850万元购买国产新设备,还是花1300万元购买国外入口二手设备?宝应人不算小账算大账:最优秀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宝胜的出发点假如与国内同行一样,就难以在国内市场立足,宝胜等不起那种小打小闹式积累的发展速度。于是,宝胜人把全部的家当都砸了下去。

  顶着有人“一群败家子”的辱骂,宝胜从德国购回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电缆生产线。这种“贪大求洋”的超常决策,让宝胜从一出生起就成为行业内的“巨人”。

  不到5年时间,宝胜产值超过1个亿,成为里下河地区最大的企业、后来居上的“王者”。

  人生需要博弈,企业也是在一次次博弈中赢得一次次奔腾。在博弈中,谁看得远,谁胆子大,谁就会赢得发展的先机。号称“苏中、苏北第一塔”的108米高的高压交联电缆的竖式车间是宝胜人敢于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大手笔。当时国内市场大家都在做低压电缆,鲜有高压电缆。而国外高压电缆正方兴未艾。宝胜人清醒地看到,低压电缆做得再大,做得再好,充其量只能算个“初中生”,国外的高压电缆就比如是“高中生”、“大学生”。现在固然国内大家都是“初中生”,今后肯定流行“高中生”、“大学生”。于是,10岁的宝胜开始做起了“立塔”梦——做中高压电缆,占领科技的制高点,赢得未来市场。

  刚刚过上好日子,宝胜人又要瞎闹腾。项目一调研,要投入1.3个亿以上,而当时宝胜的产值才四五个亿,低压电缆市场又正红火。不少人以为宝胜人在“烧钱”:放着眼前的市场不做,太超前了。

  但宝胜人说:投入可能会遭遇暂时的困境,但不投入肯定会走向衰亡。企业必须用“可能”与“肯定”来一回生死博弈。1997年,在全国电缆行业中屈指可数的立塔终于竖起来了。

  当时恰逢东南亚金融风波,企业一时陷入了资金困境。有国内同行放言:“宝胜不出三个月必亡!”

  令那些“断言”者大跌眼镜的是,正在中国市场布点的“世界第一大电缆制造商”意大利比瑞利公司恰恰看中了宝胜的立塔,主动向宝胜抛出了橄榄枝。宝胜人笑到了最后,也笑得最好。

“八年磨一股”

  8年,对一个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宝胜在迈向资金市场的道路上用他们的韧性创造了一个“八年磨一股”的奇迹。

  1996年,在市场经济风雨中走过了11年历程的宝胜人在冷静地思考一个题目:宝胜每一次发展的“低谷”都与资金有关,靠积累太慢,靠贷款太难,靠举债太险。“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到资本市场上去召募资金。”

  于是,宝胜人迈出了一步在当时看来是“石破天惊”的举动——企业上市。当时,上市这个概念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像宝胜这样的县级企业要上市不少人都以为是“天方夜谭”,还有人觉得上市不划算,眼下企业生产、经营那么忙,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搞上市,值吗?上市后,一举一动都要接受证监会的监视,企业什么“小动作”都玩不起来,不是自讨苦吃吗?但宝胜的领导班子态度异常果断:企业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必须从产品经营走向资本经营,到了一定的规模,资本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晚突破不如早突破。只有在资本市场游刃有余的企业才是成熟的企业。

     好事多谋,两年后好不轻易获批了一个B股,却因金融风波遭遇停发噩运。遭此打击,不少人劝宝胜就此打住,不要在这上面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了。但宝胜人的上市痴心不改。班子不散、职员不变,宝胜又开始向发行A股转型。可上市改革中的“保荐制”、“券商通道制”让宝胜一次次错失良机。

     2003年是宝胜的又一个转折点。当时宝胜团体的下属企业达10多个,大多为政府捏合的疏松捆绑式企业,单是长年效益不佳或亏损的企业就有9家,长此下去,整个宝胜有可能会被拖累拖垮,而资产不进行优化,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上市。但一算9家企业改制的本钱,需要数千万元,这对正需要资金发展的宝胜来说,无疑是一笔巨资。宝胜果断拿出了3000多万元,对下属的包装厂、化材厂等企业实行改制,一次就减少了近1000人,优化了资产,使得企业能够轻装上阵。

  这笔大账,赢来了国家证监会的客观评价:产业不好,但企业好,而且企业一直在平稳发展。2004年,宝胜终于在上交所鸣锣上市。宝胜人在市场开拓中底胆十足:世界第一电缆制造商都与我们合资了,宝胜是国内最优秀的企业。

  8年磨一剑,让宝胜产品结构越磨越优,企业改制越磨越彻底。企业上市带来的不仅是3个多亿的资金,也进一步提升了宝胜品牌的含金量,在市场上赢得了更为良好的信誉。这又为企业采用商票贴现、原材料套期保值等资本运作方式提供了可能。据估算,仅此两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贷款利息1000多万元。

  宝胜对上市已到了痴迷的地步。第一个企业刚上市,第二个企业上市即已启动。目前,电气公司已经顺利结束上市辅导,正式进入上市序列。

  技惊四座的“借鸡生蛋”

  

  谈起合资,宝胜人现在完全有理由自豪:假如我们当时不与比瑞利公司合资,宝胜就不可能做到今天的规模。

   1999年,当时的宝胜刚刚度过困难时期,中高压电缆的利润空间不算小,通览全国电缆行业,还没有企业愿啃合资这块无肉“骨头”。但宝胜人大胆提出:要克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意识,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真正做到“一骑绝尘”,必须同国际接轨,走外向型之路。

  经多方选择,意大利比瑞利公司进入了宝胜的视线,经过艰苦的谈判,比瑞利拿出7500万元与宝胜合资。2000年,宝胜比瑞利电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生产当时国际先进的高压电缆,总投资达3000万美元,宝胜从此具备了在国际舞台一展风采的实力。

  2003年,产值过了20个亿的宝胜又到了一个关键点。在企业即将上市前夕,宝胜人在沉思:上市是为了发展,但召募的资金绝不能仅成为原产业基础上的扩张资金,资金必须变成下蛋的“母鸡”。

     夏礼诚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面对团体3000多名员工郑重公布——宝胜要建世界一流的电缆城,打造世界最大的电缆“航母”。

  职工们在振奋之余,却不免在心底暗暗嘀咕:好不轻易才取得上市资格,现在又要拿出这么大一笔资金投入,“铺摊子”的企业会不会就此滑入低谷?

  夏礼诚笑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宝胜的词典里,永远不能有“高枕无忧”这个词,企业发展一步都不能停,要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市场站住脚。老厂区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求,电缆城不建,今后企业发展的空间处处受制,特别是新项目将没有地方降落。

     当年近2个亿的启动资金注入了电缆城,搭建起了一个项目落地的高平台。次年,宝胜科创成功上市,召募3亿多元资金。这时,人们才发现,就这一年时间,征地用度就节省了几千万。

  现在,宝鼎铜材、宝胜电气、铁路数字通讯电缆等五六个项目纷纷落户电缆城。一个以特种电缆产业区、电缆材料产业区、电气产品产业区、股票上市项目区、合资合作项目区、信息综合产业部等六大板块为主体的千亩电缆城已具雏形。电缆城建成后,宝胜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输变电器材制造基地。美国、英国的同行来到宝胜,都抑制不住赞叹起宝胜的大规划、大手笔。

  宝胜人看到这种局势,头脑又活泛开了:电缆城要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宝胜只要舞起产业链的龙头就行。

  干脆借电缆城这个平台,唱起配套招商大戏。于是,宝胜人又做出了一个“技惊四座”的举动,办外资园区,让国外一流的电缆配套企业来到宝应“借鸡生蛋”。他们将目光首先瞄准了意大利,打出了“意大利产业园”的旗号。

  去年,夏礼诚还亲身到意大利浓墨重彩地推介意大利园区,不少企业均表达了投资意向。果然,“借鸡生蛋”的妙招产生了效应,不久后,意大利意维丝公司看中了这个平台,把厂建到了宝胜电缆城里。

  如今,意大利产业园已成为我市企业办园区、企业自主招外资的一个破题之笔。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0514.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