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关于印发“宝应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富民兴镇强县”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产业化、城市化,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及早研究“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编制好“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组织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保证规划编制的质量,现将“宝应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意见要求,结合本地、本部分实际,加紧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的衔接和定期完成。
二00四年玄月一日
宝应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富民兴镇强县”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产业化、城市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及早研究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指导好今后一段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切实组织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创新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中心总结人类发展历史、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对指导我国今后2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我县“十一五”期间的加快发展和“两个率先” 目标的顺利实现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编制我县“十一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我县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切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针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题目,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明确全县“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重大建设项目,进一步凝聚全县各方面气力,加快推进产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
1、要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宝应要实现“两个率先”、加快在苏中崛起的目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富民题目。编制“十一五”规划,要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解决与人民群众亲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题目放到重要位置。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要促进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进步;在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重进步社会保障资金占财政支出资金的比重,积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进步公共产品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健全公共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分享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更要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使广大农民能够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产业转到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业,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把促进服务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以服务业的增长带动就业的增加;在注重产品结构调整和促进产品结构升级的同时,更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扩大就业规模,降低失业率,进步就业水平。
2、要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要着力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我县实现“两个率先”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支撑。要在推动全民创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式、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同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使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关系得到理顺,经济体制深层次矛盾得到基本解决,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增强,政府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切实进步。
3、要统筹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强化政府对教育、文化、卫生等公众事业的投入,统筹好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要加快构建我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个人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巩固和完善以县级政府治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体制,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要加强文化市场建设,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丰富文化产品。要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视体系,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步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4、要统筹好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要切实消除城乡间生产要素难以有效活动的障碍,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把农业的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的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的增收放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向市民,农村向集镇转变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5、要进一步进步对外开放的水平。我县外向型经济有基础、有潜力,是加快产业化,提升产业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统筹考虑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抢抓全球科技进步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调整开放结构,拓宽开放领域,引导外资积极投向农业、高科技和服务业等领域,注重引进消化国外的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进步我县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档次。
6、要保持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县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面临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任务。与此同时,随着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更加需要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编制“十一五”规划要本着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题目,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公道、高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
二、加强衔接,切实进步规划编制的联动协调程度
根据国家规划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形成层次分明、功能清楚的规划体系,完善民主化、规范化的编制程序,建立责任明确、有效实施的规划实施机制”。按行政层级,全国规划将包括国家规划、省级规划和市县级规划,按对象和功能,将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全县规划,必须突出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的协调和衔接。
总体规划,也就是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以全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全县区域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各个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政府投资安排的依据。国家已经明确,今后政府决策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能编制规划的领域,要先编规划,后审项目。政府编制专项规划的领域,主要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如,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水、岸线等重要资源开发和保护,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科技、教育、卫生、防灾减灾等公共事业,以及有关的战略性产业和一些涉及国民经济重大布局的产业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有针对性和操纵性,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原则,体现本领域的特点,发展目标要尽可能量化,任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布局要公道,保障措施要可行,规划期可以根据规划对象的特点和任务灵活安排。各相关部分要根据省市县规划部署,认真组织编制就业、改革、科技、教育、卫生、能源、交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土地、防灾减灾和应急系统、重大工程等“十一五”专项规划。
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全县总体规划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规划的作用是规定主要功能区的“红线”,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地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全县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和其他规划的重要依据。县经贸局将会同乡镇和部分共同编制产业集群规划,此外,市里正在编制《扬州市沿运经济开发规划》,我县各镇,特别是京沪高速公路、京杭运河与淮江公路、盐金公路沿线及湖荡周边各镇,应充分利用所处地域上风、资源上风、产业上风等,紧抓沿路、沿运开发规划机遇,立足本镇,体现镇际协作、共同发展,突出上风产业、特色经济和重点发展方向,编制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十一五”规划。
三、明确序时,认真组织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大体阶段的划分和总体安排,结合我县实际,“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阶段及总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为前期研究阶段,从2004年8月至2004年10月。主要任务是,部署“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和沿路、沿运、沿湖开发规划及部分专项规划的编制。主要活动有: ①2004年8月中旬前后,召开“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②2004年8至10月,开展“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及相关部分专项规划、各镇总体规划(结合沿河、沿运、沿湖开发)编制工作;③2004年10月前后,举行重点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评议、相关部分专项规划以及各镇总体规划框架(草案)汇报交流。(各镇总体规划应结合沿路、沿运、沿湖开发进行,重点研究课题可以与专项规划结合进行,亦可以单独进行)。
第二阶段为规划纲要框架形成阶段,从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主要任务是,理清发展思路,提出发展的主题、主线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题目,汇总、整理前期调研成果以及各镇总体规划、各部分专项规划,形成较为完整的全县“十一五”规划纲要框架。
第三阶段为规划纲要框架完善阶段,从2005年2月至2005年6月。主要任务是,征求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并向县四套班子专题汇报。主要活动有: ①2005年2至3月,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征求各镇和相关部分意见;②2005年4月左右,组织向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汇报;③2005年5月左右,组织向县政协、县人大进行专题汇报;④2005年6月左右,组织向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汇报。
第四阶段为规划纲要审议阶段,从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主要任务是,起草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主要活动有:①2005年7月至8月,根据各镇、有关部分意见及县领导指示精神,对“十一五”规划纲要框架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起草宝应县“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②2005年9月左右,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各方面的征求意见会,进一步听取对“十一五”规划的意见;③2005年10月,县政府常务会审议“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④2005年11月,县委常委会审议“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⑤2006年1月,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
为全面做好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各镇、县各相关部分应积极配合支持,按拟定的时序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为此,各镇、各部分必须在2004年10月底前形本钱镇、本部分“十一五”期间的基本发展思路和规划框架,并汇交县发展计划局。2004年10月至2004年年底前由县发展计划局汇总形本钱县“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并汇交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四、加夸大研,全面进步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
调查研究是编制好“十一五”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各部分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超前性、系统性和可操纵性研究,切实理清今后的发展思路、目标、重点和举措,为编制出一个高质量的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保证。在调查研究和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努力进步研究的质量和规划的成效。
一要突出以人为本。规划的出发点要从以往考虑物更多地转向考虑人,以人的需求、以人的活动、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规划的目标要突出增加居民收入和扩大就业等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相关的指标;规划的内容要注重人口布局和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并将人的活动作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布局的重要条件。同时要将进步居民收入和扩大就业的途径、措施、政策,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公共服务等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
二要注重空间协调。将人口的分布和经济的分布结合起来,将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落实到空间,使发展规划不仅指导经济社会发展,也要指导空间发展和空间约束,增强发展规划的约束功能。
三要扩大规划视野。要用全球视野和长远眼光搞好规划的编制。把产业发展放在国际大市场中统筹考虑。要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超前研究,分析中长期的发展环境、发展规律,进步决策水平。
四要强化市场分析。以市场需求分析为基础,用需求引导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以此引导产业的发展。同时按需求并结合财力规划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
五要增强系统意识。要立足整合经济社会资源,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减少重复浪费,建立面向未来的优化发展方案。
六要加强定量分析。积极运用决策本钱、数理分析等现代分析理论,利用数目模型,进行大量的数目分析,将本钱、效益引入规划的决策中。通过数字化结果,采取多方案比较,确定更优方案,使定性的结论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步决策的科学性。
五、加强领导,确保规划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规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向,今后政府职能将从项目治理转向规划治理、从微观治理转向宏观治理。政府决策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能编制规划的领域,将先编规划、后审项目。全县各地、各部分要高度重视这一决策的变化,切实进步对规划工作的熟悉,把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各个部分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身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及时了解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参与规划编制中的重大课题研究,解决规划编制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要明确一名领导专门负责规划工作,同时,抽调精兵强将,充实规划队伍,抓紧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并安排必要的规划编制经费和规划论证经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要切实进步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程度。坚持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方针,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规划编制的积极性,是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也是发动群众、同一思想、凝心聚力的重要过程。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创造条件。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断进步规划编制的水平。涉及人民群众亲身利益的规划,要采取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要健全规划咨询制度,优化专家队伍,完善咨询方式,形成规范化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为政府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附:1、宝应县“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及分工
2、宝应县“十一五”规划专项规划课题及分工
主题词:规划 编制 意见 通知
抄送:县委各部、委、办、局,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检察院,人武部,各人民团体,存。
宝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4年9月1日印发
共印:140份。
附件1
宝应县“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及分工
序号 课 题 名 称 责任部分 提交成果时间 协助部分
1 “十一五”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 计划局 2004.10 政府办统计局
2 实施产业第一方略,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经贸局 2004.10 乡企局
3 壮大农村经济、加速农民致富的思路、重点与对策 农工办 2004.10 开发局农林局水产局
4 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思路、重点与对策 外经贸局 2004.10 开发区
5 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内生发展后劲的思路、重点与对策 乡企局 2004.10 工商局工商联
6 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重点及对策 建设局 2004.10 政府办
7 推进城市化经营的思路、重点与对策 建设局 2004.10 政府办
8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的思路、重点与对策 计划局(三产办) 2004.10 工商局个经办
9 开发人文资源、建设文化大县的思路、重点与对策 文体局 2004.10 教育局科技局旅游办
10 京沪高速公路与宁启铁路、润扬大桥建成后经济拓展的机遇与态势分析 交通局 2004.10 政府办计划局
11 职业培训(教育)资源整合利用的思路、重点与对策 劳动局 2004.10 职业教育团体
附件2-1
宝应县“十一五”规划专项规划课题及分工
序号 课 题 名 称 责任单位 负责人 完成时间 协助单位
1 “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猜测分析 计划局 周文秀 2004.10 统计局
2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农工办 李学勇 2004.10 农林局 乡企局 开发局 水产局
3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产业发展思路 经贸局 范茂峰 2004.10 乡企局
4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服务业、旅游业发展思路 计划局(三产办) 周文秀 2004.10 工商局 物价局 粮食局 商贸总公司
5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外向型经济发展思路 外经贸局 刘春贵 2004.10 开发区
6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思路 科技局 杨世春 2004.10 科协
7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建筑业发展思路 建工局 蒋 彬 2004.10 建设局
8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乡镇产业发展思路 乡企局 徐礼康 2004.10 经贸局
9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思路 个经办 徐礼康 2004.10 工商局 工商联
10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思路 开发区管委会 王松年 2004.10 外经贸局 经贸局
11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财政税收发展思路 财政局 郭锡山 2004.10 国税局 地税局
12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金融保险业发展思路 人民银行 徐家元 2004.10 各专业银行 各保险公司
13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物价治理工作思路 物价局 朱永华 2004.10
14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交通业发展思路 交通局 万宝楼 2004.10 计划局
15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工商治理工作思路 工商局 徐泽民 2004.10
16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邮电通讯业发展思路 电信局 房 兵 2004.10 邮政局 移动公司 联通公司
17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电力业发展思路 供电公司 沈益鑫 2004.10
18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水利(农机)发展思路 水利局 吕立新 2004.10 农机局
19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房地产及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思路 建设局 侯承海 2004.10 计划局 房改办
20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思路 环保局 张国顺 2004.10 气象局
21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国土资源治理工作思路 国土局 夷 彬 2004.10
22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人口与计划生养工作思路 计生局 仲兆兰 2004.10
23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人才发展思路 人事局 王汉金 2004.10 科技局
24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劳动和社会保障业发展思路 劳动局 谈永珠 2004.10 财政局 职业教育团体
25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教育事业发展思路 教育局 张从正 2004.10 职业教育团体 翔宇教育团体
26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思路 文体局 刘 洁 2004.10
27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卫生事业发展思路 卫生局 孙宏亮 2004.10
28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广电事业发展思路 广电局 徐欣强 2004.10
29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民政与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思路 民政局 成信之 2004.10
30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行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思路 政务中心 于笔亚 2004.10
31 “十一五”及到2020年宝应信息化建设思路 信息办 周文秀 2004.10 广电局 邮政局 电信局
移动公司 联通公司